在這篇文章中,你會讀到:
- 你知道自己陪伴父母的時間只剩55天嗎?
- 你知道自己跟子女相處的時間只剩不到10%嗎?
- 「拖延病」讓你和家人共處的時間愈來愈少嗎 ?
- 安排三代同堂的旅遊 – 善用有限時間,創造無數回憶。
1. 你知道自己陪伴父母的時間只剩55天嗎?
如果有人說,「別以為還有20年,你跟父母相處的時間只剩下55天」,你相信嗎?
這是一本日文中譯書的書名,作者中島大輔用以下算式,解釋這個令人震撼的事實:
如果你的父母現在已經60歲…
20年 X (26天 X 2小時 + 2天 X 7小時) = 1320小時 = 55天
父母剩餘的壽命 每兩週回家吃飯 除夕、初一兩天 你還能跟父母相處的時光
(包括中秋烤肉、清明祭祖)

假設父母能再活20年太短了嗎? 就算樂觀地改成30年,其實也只剩82.5天而已。
2. 你知道自己跟子女相處的時間只剩不到10%嗎?
部落客Tim Urban也從自身經驗出發,在The Tail End文章中分享了類似的觀點:
- 18歲前,他與父母有90%以上的時間與父母在一起。
- 18歲後,他每年約見父母10天。假設父母再活30年,未來約有300天可共處。
- 所以,他與父母可以共度的時間比例為:18歲前,90%以上,18歲後,不到10%。
根據以上推論,從子女的觀點,Tim Urban的結論是:
雖然我們的人生可能還很長,能陪伴父母的時間,卻已接近尾聲。
而從父母的觀點來看,我的結論是:
子女18歲以後,我們能夠與他們共度的時間,就會接近尾聲。

3. 拖延病」讓你和家人共處的時間愈來愈少嗎?
從原則面,Tim Urban建議:
與所愛的人住在同城市、設定人生優先順序、提升相處品質。
從執行面,中島大輔則建議:
做55件平凡又珍貴的、想與父母一起做的事。(如附表)。
你完全同意,也真心想把家人列為優先。
但「急事」、「好累」 和「改天」 ,卻像揮之不去的病毒,
讓你 的「拖延病」 愈來愈重,和家人相處的時間愈來愈少。
有沒有更簡單的策略、更實用的步驟,可以治癒「拖延病」?
4. 安排三代同堂的旅遊 – 善用有限時間,創造無限回憶
我的建議是,安排三代同堂的旅遊,善用有限時間,創造無限回憶。
- 善用有限時間:
在原有的年度旅遊計畫中,加上父母,
比增加一件想與父母一起做的事,簡單得多。
只要提早規劃,一年5天,20年就有100天,不會太難。
(你說很難嗎?希望文末影片對你的「拖延病」有幫助)
- 創造無限回憶:
一次三代同堂的旅遊,可以完成10件以上想與父母做的事,例如:- 一起過年、讓父母抱孫、拍全家福;
- 白天一起吃飯、逛街、在森林中散步、泡溫泉;
- 晚上一起聊天、喝酒、下棋、幫父母按摩。
過去15年,我在超過30次的三代同堂的旅遊中,克服了許多困難,也累積了無數回憶。
在這個部落格中,我會記錄這些珍貴時光,分享過程中學到的實際經驗。
希望能幫助你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人–父母、另一半、子女,共度愉快、有意義的時光。
《影片》TED Talk: 拖延症候群的內心世界
《附表》55件想與父母一起做的事
幫父母揉揉肩 | 請母親讓你看媽媽手冊 | 和父親玩傳接球 | 親手作菜給父母品嚐 |
教父母如何傳簡訊 | 幫父母刷背 | 讓父母抱孫 | 帶父母出國旅遊 |
寫下十個喜歡父母的地方 | 思索是否該告知父母大限將至 | 請父母傳授自家特有的口味 | 決定家族聚會日 |
詢問父母的初戀 | 回想自己與父母吵架的往事 | 一起拍全家福 |
和父母一起喝酒 |
在自己生日當天,送父母禮物 | 帶父母到昔日回憶裡的場所 | 母親的菜要吃得開心 | 聊聊父母為自己買過的心愛物品 |
用手機幫父母拍照 | 和父親手勾手 | 和父母一起逛街 | 和父母一起看相本 |
詢問父母的夢想 | 就算沒事,也要打電話給父母 | 作一份父母的月曆 | 計算父母對自己花了多少錢 |
看父母年輕時的照片 | 問父母自己最早說的話是什麼 | 慶祝父母的結婚紀念日 | 詢問自己出生時的事 |
替父母買回珍惜的寶貝 | 詢問父母認識的經過 | 將父母的生日記在記事本裡 | 傾聽父母的煩惱 |
詢問第一次挨打的情形 | 問父母對工作抱持的看法 | 用自己賺來的錢請父母吃飯 | 幫父母訂作服裝 |
招待父母做健康檢查 | 詢問自己讓父母擔心的事 | 與父母擁有相同的嗜好 | 寫信給父母 |
和父母一起去聽音樂會 | 一起去迪士尼樂園 | 一起過年 | 詢問自己名字的由來 |
幫忙歲末大掃除 | 事先替父母拍攝影片 | 向父母獻花 | 幫父母剪髮 |
重新試著寫父母的名字 | 向父母說聲謝謝 | 探望父母 |
來源:「別以為還有20年,你跟父母相處的時間其實只剩下55天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