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時候想不起來,自己的時間都花在那裡嗎?
你有時候會忘記,我們花的時間,加總起來,就是我們的人生嗎?

我會。為了提醒自己,這篇文章將再次討論「時間」和「人生」的關係:
- 花在「某人」身上的時間 = 你多愛這個人
- 花在「某事」上面的時間 = 你多重視這件事
- 花在「所有人」+「所有事」的時間 = 你的人生
1.花在「某人」身上的時間 = 你多愛這個人
「親愛的,你有掛號信」書中說,親情是建立在足夠的陪伴之上。
對於考慮請24小時保姆的父母, 作者問:
「如果孩子一生下來,就已經大學畢業,你要嗎?」

「如果孩子一生下來,就已經大學畢業,你要嗎?」
讀到這裡,經常請父母帶小孩的我,帶著罪惡感,問小三的兒子:
「聽說小孩會用大人陪他多久,決定那個大人多愛他,是真的嗎?」
他正組著樂高,頭也不抬、毫不猶豫的說:
「對啊,最愛我的人是阿公,每天接我上下學,週末去公園看我玩。」
2. 花在「某事」的時間 = 你多重視這件事
日劇「頂級手術刀」中,忙於手術的女醫師,把女兒交給丈夫扶養。
當青春期的女兒埋怨自己「被拋棄」時,女醫師激動地解釋:
因為無法兼顧熱愛的工作和照顧女兒,只好做此選擇。
但雖然分開,她對女兒的愛不曾改變,也沒有拋棄過女兒。

我懂她的感受。女兒兩歲時,我曾獨自赴東京工作2年,
在我離家圓夢時,我的先生和婆婆、父母在台灣照顧女兒。
在東京獨自生活的前6個月,因為思念和自責,我天天哭。
和女醫師一樣,我無法捨棄自我實現。
但和女醫師不同的是,我沒有放棄和女兒相處的時間。
每2個月,我利用日本的三連休國定假日回台灣見女兒;
每2個月,我請家人、朋友或同事,幫我帶女兒到日本。
結果,我每個月都與女兒相聚,2年內完成了12次日本家族旅遊。

3. 花在「所有人」+「所有事」的時間 = 你的人生
回到台灣後,我仍然經常在工作和家庭間掙扎。
不管我在做哪一件事,總覺得,兩件事情都沒做好。
幸好,從東京的經驗中,我學到只要掙脫對完美的執著,
將時間同時分配給所愛的人、想做的事,是辦得到的。
「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」書中,作者提醒我們,
慎選衡量指標、檢視資源分配,以免不知不覺中,
把資源用在短期可以看到的成就,如工作、金錢,
而犧牲了需要長期投入才能看到成果的事,如家庭、關係。

幾年前,公司裡一位高階主管和我聊起工作生活平衡,是一位美國人。
他說,自己有3個10幾歲的青少年兒子,他從來沒有錯過他們的生日。
我驚訝的問,如果頻繁的海外出差、客戶開會與兒子生日撞期,怎麼辦?
他說,他會誠懇地向對方解釋自己無法出席,因為兒子的生日很重要,
並且同時保證,他會加倍努力,彌補無法親自到場所造成的落差。
後來,當我又自動化的、想要讓工作擠壓跟家人的相處時間時,
我會想起這段對話,問自己:「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?」
然後我就會神奇地找出時間,完成下一趟的三代同堂的旅遊。
下一篇文章,我們來看看更多實際的旅遊案例。
《影片》TED Talk: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